▲大量公務員的離職也導致了政府的職位出現空缺,由於招聘未達目標,或促使警務處調整新聘人員的入職要求,例如取消7年的居港年期規定。圖為8月20日香港輔警招募日。(本刊記者 韓琪攝影)
近年受疫情的影響許多行業都開不了工,紛紛倒閉。不少人都感慨這個時候還是考公務員穩定,然而令人想不到的是近年來香港公務員流失情況嚴重,且其中25歲以下的公務員跌幅最高。不禁引起思考,為何被稱為“鐵飯碗”的公務員在疫下也會有如此多的辭職人數?
25歲以下公務員流失最多
根據立法會最新的《數據透視》顯示,近年公務員辭職人數明顯增加,2021至2022年度辭職人數達3,743人,佔員工流失人數的36%,較上一年度增1倍。若與較10年前比較,升幅更達4倍。
按年齡層比較,截至今年3月31日,25歲以下的公務員人數較2019年3月底少2,123人,下跌35.8%,大幅超越其他年齡組別。其次45-54歲公務員人數亦有所下跌,而25-44歲則呈增幅。
大量公務員的離職也導致了政府的職位出現空缺,據統計今年空缺職位數目達1.6萬,是1981年以來新高。其中,警務處佔公務員職位空缺的比例最高,達37%,共有5,671個空缺。由於招聘未達目標,或促使警務處調整新聘人員的入職要求,例如取消7年的居港年期規定。
對於離職潮的原因,部分團體指出包括待遇不及民營企業、工作壓力大等。也有人力資源的顧問認為是之前香港出現的“移民潮”導致民營企業人才流失,更甚至和政府機構互相“搶人”。香港公務員工會梁籌庭接受港媒採訪時亦表示,私人市場人才流失嚴重,不少僱主轉而向公務員“埋手”,加劇了公務員的流失情況;他透露政府現時多個部門人手緊絀,更有部門邀請公務員延遲退休,希望紓緩人手不足的情況。
▲公務員事務局與多個政策局和部門7月21日起在"育及職業博覽2022"設立攤位,加深市民對政府部門工作及政府就業機會的認識,歡迎有志投身政府和服務社會的求職者參觀。(香港特區政府新聞處)
公務員吸引力不再?
看到以上或許有些人士質疑香港公務員是否還有吸引力?認為鐵飯碗是否不再搶手?政府會否因此而降低招錄公務員的標準?
其實不然!首先,政府未公布2021年至2022年下半年年度數據,以上未能完全反映最新公務員招聘競爭情況。公務員事務局局長楊何蓓茵早前則就投考政務主任人數大減回應,指不會降低聘請要求,相信公務員薪酬仍具吸引力。
而翻查報考人數會發現,雖然公務員申請人數減少,但競爭壓力依然不小,文職職系申請人數已經從2019至2020年度平均每28人爭1職位升至每48人爭1職位,紀律部隊職系則從每31人爭1職位恢復至每36人爭1職位。
一位報考警員的考生Dust(化名)告訴本刊記者,目前他已經通過前期的考試,只剩下最後的《基本法與國安法》的筆試+面試和體能測試。他坦言其實壓力也挺大,雖然他通過手機APP自測應該沒問題,但還是有些緊張。
“首先今年警員招聘取消了在港居住7年的永居限定,讓像我這樣的新港人也有了機會;其次為了備考我從4月開始就學習護理課程、加強體能鍛煉、學習書寫繁體字等。”談及為何想報考警員,他坦言“薪資”和“穩定”還是他考慮的主要因素。
的確,按照香港警務處的標準,剛剛入職的警員起薪可達到26,845元,屬於4級薪點,在職後最高可升至45,490元。即使是1級薪點的職位也達到了24,555元。根據港媒的調查,每月薪金多於2萬元,已比全港一半打工仔高。若收入有 6萬元或以上,已比全港九成打工仔高。所以正如公務員事務局局長楊何蓓茵所說,薪酬福利方面,公務員還是仍有強勁的吸引力。
另外,隨著香港和內地的融合,內地特別是粵港澳大灣區事業單位開始招錄港人,不少港青北上爭捧“鐵飯碗”。
2019年起,廣東省提供多個公務員崗位定向招錄應屆港澳學生,成為促進粵港澳人才交流的“破冰之舉”。廣東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早前公布相關數字,近兩年已吸引逾千名港澳居民報考廣東的事業單位。
與香港臨近的深圳,2020年12月在專項招錄公務員考試中,首次設置5個定向港澳選拔職位,辦公地點均在福田、羅湖、南山等市中心區域,這些區域都有口岸和香港相接。便利的交通、全新的環境、穩定的薪酬福利,吸引了不少港澳人士北上報考公務員。
除了港人北上考公務員之外,也有不少港漂被吸引加入投考香港公務員大軍。楊何蓓茵接受本港媒體專訪時表示,公務員招聘最重要是找對人。她表示,留意到不少內地來港讀書、成為香港永久居民的人士投考公務員職位,認為只要申請人有足夠的學歷、熱衷於公務員工作、本身為香港永久居民,符合基本法的規定,政府非常歡迎。